架設太陽能發電系統需要注意哪些事?
隨著環保意識抬頭以及政府政策支持,使台灣太陽能架設面積快速增加;依據工研院2018年的《臺灣綠色產業報告》顯示,全台太陽能光電裝置發電量自2011年到2018年間一共成長6倍!但是,風光的背後也陸續浮現出問題,其中「太陽能電廠孤兒」頻繁躍上媒體版面。依據我們的經驗及調查,發現「太陽能電廠孤兒」具備3大特徵:
- 初期規劃不周
- 籌建費用偏低
- 缺乏風險意識
其實,這3大因素都和太陽能系統建置成本有高度關聯性。我們瞭解每一位建造者都希望遵節開支,但有些細節若省過頭、往後便悔不當初!以下依據我們專案服務裡常見的問題給大家參考。
1.選料、施工品質的眉角!
選料是一個重要的環節,以太陽能光電板為例,市面上太陽能光電系統商都能做出5~12年的保固承諾;但是,除了保固年限外,也應仔細檢視保固的條件!留意哪些狀況沒有在保固範圍內!舉例來說,大部份的保固承諾都排除風災損害的因素。
另外,太陽能光電板的電能轉換率也是大家關注的重點。但是,太陽能光電板的轉換效率是會逐年下降的;所以,必須瞭解採用的光電板品牌、轉換效率衰退幅度、並檢視20年的投資效益,進而瞭解設置太陽能系統的利益及保障。
而在施工前,也應針對太陽能光電板的架設環境進行評估,包含屋頂及梁柱承載能力、屋頂原本是否漏水等項目做檢測,降低後續翻修的風險;另外,也可藉由電腦模擬承載最低風阻、達到太陽光照最大值等多項條件裡,估算出此一案場的最佳化架設角度。
其他如板材與固定角料的材質、寬度、厚度也是影響太陽能光電板壽命的一項因素;以屋頂太陽能為例,樓層高度、廠房所在地的地形、歷年最大風力等條件都會影響太陽光電系統架設的選料標準。
其實,初期的系統性的完整規劃不僅有助於提升太陽能系統安全性與效能,也避免動工後因各式狀況逐步浮現、進而追加工程成本。
2.維運措施比太陽能發電監控系統更重要
現在,每一個太陽能光電系統商都能提供雲端監視系統,隨時都可掌握發電現況、每日售電收益等數據資訊。但是,「反應速度與能力」、「維運措施與頻率」都是系統商咸少向客戶提及的訊息。我們也在相關的臉書社團裡,發現大家最常遭遇的問題是:原本的系統商沒有承包或承諾維護業務,使得案主必須委託其他業者協助維護!由此可見,許多看不見的細節更須留意。
再以「反應速度與能力」來說,雲端化的太陽能發電監控系統都能針對異常數據做出緊急通報,使專案的負責主管及相關人員掌握即時情資;但是,應對措施、錯誤排除時間等,不僅需要一套完整的SOP機制、甚至長期遵循及優化機制,才能讓反應速度與能力更加健全。
對於「維運措施與頻率」而言,每個案場環境條件的差異導致粉塵附著堆積情況也不同,而附著過多的粉塵、又長時間沒有降雨時,發電效能便開始大幅減退,系統商必須具備能力依照初始規劃定期檢查與維護,甚至於必要情況下增加維運頻率。若能在擘劃初期、簽約前取得系統商的承諾,方能確保投入資本可回收及穩定收益。
3.風險意識 – 完善的規劃仍須轉嫁風險
台灣每年須面臨5~10個颱風侵擾,尤其是近年颱風風速屢屢創新高!使得每家太陽能光電系統商都戰戰兢兢的提出完善規劃,但沒有人保證意外不會發生!而太陽能光電系統動輒需要數百萬、數千萬的投入,萬一沒有做好風險規避,可能就會再誕生一個「太陽能電廠孤兒」。因此,建議您同時對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案場進行保險規劃;一旦風災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害時,仍能取得補償、並進行修復。
最後,建議有意投入架設太陽能光電系統的朋友可以留意各種資訊,並請洽詢中的系統商提供必要的訊息,使您可以挑選出值得信賴的太陽能光電系統商。